千金難買早知道!



「早知道怎樣怎樣,我就會如何如何」
這種想法叫做「反事實思考」或「違實思考」,
(counterfactural thinking)

在事情發生之後,你去設想如果當初作了什麼改變,
現在結果會更好,那就叫向上違實思考;

而如果設想當初若非如此,現在結果可能會更壞,
叫做向下違實思考。

很顯然的,前者會讓你情緒更低落,心情更憂鬱,
而後者會讓你好過些,

這也就是為什麼研究者發現通常第三名比第二名快樂,
因為第二名比較可能會想:
「我差點就第一了,要是我在多快半秒就好了」(向上違實思考)

但是第三名通常想的是:
「好險歐~差點就沒名次了!」(向下違實思考)

壞就壞在,違實思考通常是自動化的(不需要經過意識的努力),
尤其是認知負荷量較大的時候,更會影響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感受而不自覺。


話說最近這個月都在準備研究所考試,
常常念到很悶的時候,就會想去打打球,

偏偏我這個人常對自己的行為預期過渡樂觀,
有的時候打定主意今天不要打籃球,就故意不穿球鞋不帶衣服,
然後,趁吃飯休息的時間去球場晃晃,然後就忍不住小打一下,


今天就是這樣,穿著牛仔褲和休閒鞋走到球場,
剛好朋友三打三欠一個,就這樣上場打球了,

沒打多久,一次跳起來搶籃板球的時候,
我在空中覺得被撞了一下,失去重心,
感覺好像背著地,之後就整個後腦杓砸到地上...

當時覺得好痛,昏了一下,
竄進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是:
「靠邀啊!今天晚上沒的唸了...搞屁啊~考古題都還沒準備好...」

而第二個想法是:
「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
「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
「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
「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我今天幹嘛來打球啊!」

標準的向上違實思考(因為不來打球就不會摔到頭了)

後記:
朋友幫我叫了救護車,第一次被救護車載進台大醫院急診室...
我笑著跟朋友說:「好熟悉的地方,好陌生的進來方式」

anyway~感謝小三、小蔣陪我坐救護車,
還打電話給我弟,然後我弟也趕來醫院!
阿超跟Wesley後來還特地騎車來看我,

後來也跟你們兩個吃點東西,聊了一些事情,
對我來說也很有幫助!

或許這一摔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提醒,
可能是精神分析說的潛意識衝突的干擾,
也可能是完形說的僵局、卡住的點或能量凍結,
甚至也可能跟女性主義講的社會文化脈絡的限制及壓迫有關,

無論如何,我要做出某個重大的決定,我要改變!

而這次不是任何「應該」或「必須」,而是我!想!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s1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