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要怎樣才會覺得滿足?

上個月的推薦讀物是《M型社會》,
一方面內容有點硬,對非相關領域的人來說並不易讀;
另一方面,該書的內容似乎有點…怎麼說呢?嚴肅?功利?
雖然是當紅的熱門話題,但是或許該書沒有那麼值得推薦。
有同工給我回饋:挖~那我掉到M型左邊了怎麼辦?
是不是該再推薦一些理財或如何致富的書籍呢?
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呢?我該做什麼樣的投資呢?

這讓筆者不得不推薦《只想買條牛仔褲》,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文書名The paradox of choice(選擇弔詭),
書中闡述了許多迷思,這些迷思讓富足自主的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例如:

迷思一、有錢會比較幸福嗎?

研究發現,一旦社會中每個人的財富脫離貧窮狀態到遠超過足以維生的程度之後,
富裕程度和快樂指數的正相關就消失了。

換句話說,窮到沒飯吃、沒衣服穿、沒地方住或不能看病的人的確比較不快樂;
但是基本需求滿足之後,你有10萬元和1000萬元在快樂程度上不會有多大的差別。

例如很多人一天到晚想要中樂透,但是大型研究發現,
彩券中獎者(150萬到3000萬不等)在對中號碼瞬間時的狂喜持續時間不到一年。

迷思二、我該怎麼選擇自己的生活?沒有選擇讓人不舒服,但是選擇過多呢?

以書名為例,在現今社會買一條牛仔褲可是件苦差事,你除了要選顏色之外,
還要再選刷色,石洗、雪花洗還是仿舊復古?是否低腰?大/中/小直統?緊身褲、垮褲還是靴型褲…

天啊!不過就是買條牛仔褲罷了。

沒有選擇的生活令人難以忍受,但是過多的選擇亦然,這就是所謂的選擇弔詭。
我們的生活中從日常瑣事(如:買牛仔褲)到人生大事(如:生涯規劃),不斷地在做選擇,

有的人可能覺得夠好就好(滿足化者);
有的人卻在做完選擇後依然會持續尋求、比較其他更好的選擇(極大化者),
懊悔、失望和憂鬱竟然起因於我們所擁有的選擇自主權,你相信嗎?

筆者推薦本書的原因在於,書中的論述不僅深入分析心理歷程,
也配合嚴謹的實驗證據和日常生活的相關現象。

不同於坊間多如牛毛的警世勵志小品或必勝管理聖經,
抓住大眾的無助和一知半解,以真理腔調或格言式的文學筆法發揮精彩創意,
看完很有感覺,對現實問題的幫助則要看讀者自己的造化。

本書以實徵科學的寫作風格,先描述現象,接著分析並解釋原因,
最後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深入淺出的內容適合推薦給每一位想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滿足的人,
請笑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s1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