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我設障的概念,講白話一點,就是:
一旦你認為自己做不到,你就真的做不到了

每次要介紹一些重要的概念,總不免俗地以我自己為例:

從大病初癒,寫完論文、碩士畢業,找第一份工作...
到今年九月即將滿兩年,

身為一個非營利組織的HR專員,負責訓練發展,

我一直視為跳板(因為我不可能在這邊待一輩子)
或某種過度時期給自己的庇護性就業
(當初選NPO就是看上應該比較不操,適合還不宜太累的我),

而工作內容也不太能給我成就感,
一方面是因為積習已久的組織文化和管理風格,
另一方面是並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受到重視,

花心力和隨便應付卻得到一樣的回饋,

雖然沒有明說,卻明顯地暗示:
「只要中規中矩地做好被交代的事情,別搞什麼新花樣!」

簡單來說,工作環境並沒有很強烈的動機讓我想要發揮所長。

然後,很多時候在工作上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但那要看心情,
心情好的時候就會付諸行動,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告訴自己:

「不用啦!做到這程度就可以了!何必呢?」

一年半下來,當然有很多學習,
但是大部分是屬於做人處事和職場倫理的範疇,
許多知識和技能上的東西,倒是退步了不少,
變得比較畏縮,很多原本對我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現在都有點難度了,
用句通俗的話來說,我覺得我變遜了!

我認為自己不需要作到那樣,結果就真的做不到了...

話說回來,身為一個癌症病友,
無論是在治療中,還是治療結束後,
我也常常感受到「病人角色」在自己身上形成的自我設障。

舉一些生活上的例子,

我想要唸書,可是每天下班以後要再拾起書本就覺得很倦怠,
這時候就會覺得「唉~算了啦~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化療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我的體力就是比以前差很多」

當然啦!我常常跟病友說要好好照顧自己,關注自己的身體,
我的體力可能真的不比從前(誰不是呢?哪個人不愛提當年勇啊!)

但是出去玩的時候就有體力,下班以後去健身房操兩個小時也有體力,
偏偏要唸書的時候,就開始覺得我好累,那個病人的角色就開始浮現了...

我從一開始不太"敢"給自己壓力,到現在變成不太"想"給自己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s183 的頭像
    ns183

    抗癌小鬥士

    ns1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